第78章:雕版印刷术_贞观公务员
笔西中文网 > 贞观公务员 > 第78章:雕版印刷术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78章:雕版印刷术

  “陈平安亲启。”

  “先生大才,听诊器乃医道神技也,吾得此物,学以致用,如获至宝……。”

  陈平安也收到了来自于孙思邈的书信,答谢他造出了听诊器。

  还讲述了自己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治的时候,遇到的一些问题。

  可是,陈平安看得懂孙思邈所写的文字,却无法理解他所问出来的专业医术问题。

  所以也就没办法解答孙思邈提出来的问题,想了想,打算再造几个听诊器,送给尚药局的侍御医,让他们也学一学怎么用听诊器,然后和孙思邈一起探讨听诊器的使用之法。

  这也算是术业有专攻,采用集思广益的方法解决问题。

  不然,以孙思邈一个人去探究,肯定会慢很多,时间就是金钱啊。

  现在是贞观元年,孙思邈的医术应该还没有到达他的巅峰,更没有闻名天下,被世人称之为‘药王’。

  可想而知,他现在的医术水平是个什么样子。

  陈平安想到这里,就去了将作监,找到了当初打造出来听诊器的两个工匠,让他们继续尽可能多的打造听诊器。

  接着,陈平安又让田季招来了会雕刻的工匠。

  雕版印刷术起源于唐朝,盛行于宋朝,直到活字印刷术的出现,才慢慢取代了雕版印刷术。

  不过,雕版印刷术却并未完全被弃用。

  而如今,雕版印刷术似乎也只不过是佛门用来拓印佛经,一直到后来唐玄宗时期,才被文人所传扬,用来拓印诗歌,并且成为了官方拓印经书的主要工具,才被推广开来。

  只不过,雕版印刷术的弊端也很明显,需要先在纸张上写下内容,再印在木板上,由雕工雕刻,把字凸显出来,便成了雕版。

  如此,想要拓印多少都可以,只不过,一个雕版只能拓印一个内容。

  效率上也就比较慢,雕版时间长了,字迹变形,又或者是墨迹不显,这些问题也都会出现。

  只不过,相对来说,雕版印刷术的出现,也算是中原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发明,也促使唐朝的文化发展更为迅速,成为了盛唐时期文化发展以及传播的重要载体,甚至是让一些经书流传千年之久。

  一篇属于唐朝时期的‘金刚经’保存至千年,为后世人研究唐史提供了宝贵的素材。

  陈平安要做的就是先把雕版印刷术弄出来,这是最简单的一个印刷术。

  想要以教育为本,提高大唐国力。

  那么,就必须要让寒门士子们读书识字相对来说,变得更容易一些。

  同时,也是为了削弱世家门阀对于书籍、知识的控制权。

  陈平安转手,就将一篇百家姓递给了李世民,说道:“陛下,请看。”

  李世民看着手中的一张百家姓,有一点儿不敢相信地问道:“就这么简单?”

  陈平安自信地回道:“就这么简单。”

  雕版印刷自然是费时费力费工。可对于现阶段的大唐而言,绝对又是一个利器,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发明。

  须知道,如今的知识传播,大部分也都是依靠人的抄录,手抄的速度,那里又跟得上雕版印刷的速度呢?

  典故之中,有多少都是寒门士子为了读书,接着月光抄书,好在约定时间内,送还书籍。

  而雕版印刷术可以让大唐的学子们花很少的钱,买得起书籍,用来学习,提高自己的知识量。

  在陈平安看来,活字印刷最好不过,奈何,活字印刷术也不是那么好创造出来,首先就是雕工的手艺,那么小的字体,想要雕刻在很小很小的木头儿上,并不容易。

  其次就是这纸张的质量也跟不上,唐朝时期的印刷中心在汉中,因为这里有着最好的益州麻纸,当时人称之为“西川刻本”。

  李世民脸色微红,激动道:“好呀,好一个雕版印刷术,仅此一术,你于这士林之中,怕是再也无人能够孩视你!”

  这不仅仅是用来拓印经书,让学子们可以人人都有一本经书阅读,而不是几个人公用一本,还要小心翼翼呵护,以免成为了孤本,又或者是损坏之后从此失去了圣人之言。

  关键是朝廷之中,有太多地方需要大量抄写工作。

  秘书监就是其一,无数监生,每天只有一件事情,在哪里抄写不停,将所有奏疏留下副本。

  只不过,这雕版印刷术不太适合拓印奏章,因为每一份的奏章内容不同,仅仅是雕刻雕版,估计都能花费半天的时间。

  不过,重要的诏令等,是完全可以先雕刻雕版,再拓印,然后传到各地。

  李世民当即就召见了文武百官,把陈平安弄出来的雕版印刷术公之于众。

  高士廉第一个躬身,称赞不已。

  “恭喜陛下,贺喜陛下,得此之术,乃是天下读书人的幸事,有此拓印之术,大唐必定兴盛!”

  “恭喜陛下,贺喜陛下……。”

  有了高士廉带头,其他人也都是不甘示弱,连忙抱拳道贺。

  李世民也是高兴不已,当即就让孔颖达、虞世南等人用雕版印刷术拓印国子监的书籍,并且,建立藏书阁,把拓印好的经书等,以最低价售卖。

  这么做,不为别的,就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能够读书识字,能够明辨是非,也能够读懂诏令、政令等。

  更为关键的是,不在让寒门士子求学困难,不再让世家门阀掌控着大唐的教育,成为大唐最大的学阀。

  朕现在建不了学院,没办法实行九年义务教育,但是,朕可以建立藏书阁,可以让学子们人人都能手中拿着一本书籍!

  文武百官之中,不少人都开始心生羡慕,同时,像是魏徵等人,也开始有了动摇之心。

  陈平安的雕版印刷术绝对是读书人的佳音,以此之论,陈平安于读书人而言,绝对是至圣之师,一篇百家姓、一手印刷术,又加上推行科举制。

  他在读书人心目中的分量也就越来越大了。

  以后,真若是建立科学院,恐怕云从者无数吧。

  李世民也没有吝啬,随后就让郭安宣旨,为陈平安加爵。

  蓝田侯、食邑一千户,从二品。

  此次加爵,文武百官是心服口服,没有人站出来反对,只是多少有一点儿酸,恨不得那雕版印刷术是自己造出来的,就此一术,也能让几代人跟着享福了啊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xi9.cc。笔西中文网手机版:https://m.bixi9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